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新闻

《法理》杂志新刊发布会在天同无讼厅举办

编辑:来源: 时间:2019-11-30阅读:0

  2019年11月20日下午15:00,《法理》杂志第5卷第1辑新刊发布会暨“办刊经验与发展思路”研讨会在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无讼厅举办。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理》杂志主编舒国滢,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执行主任彭卿律师,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理》杂志副主编辛正郁律师,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顾问何海锋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方法论研究中心主任、《法理》杂志副主编王夏昊教授,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总编辑白中林,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法理》杂志编委梁迎修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法理》杂志编委李红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理》杂志编委杨贝,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法理》杂志第4卷执行主编朱明哲,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法理》杂志编委汪雄,《法理》杂志第5卷第1辑作者代表李赛珍、邹一娇、游冕、陈樱娥等。

3.png

  会议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开幕式,由辛正郁律师主持。彭卿律师回顾了天同律师事务所与《法理》杂志的“缘分”。彭卿律师指出,天同以打造“专业领先型”的律师事务所为目标,建构起了微观、中观、宏观分明的发展框架:在微观上,注重裁判经验回梳,重视对年轻律师法理逻辑的培养;在中观上,着力参与、推进“法典评注”活动;在宏观上,通过与《法理》杂志的合作,做好理论提升。

  舒国滢教授就《法理》杂志与天同律师事务所的深化合作提出了希望。他指出,天同律师事务所培育出了与众不同的律师文化,《法理》杂志在同类集刊中也自成风格,两者的合作必将打造出联结法理学、法教义学、法学方法论与法治前沿领域的优质理论平台。

  第二单元是新刊发布仪式,由何海锋律师主持。

  舒国滢教授、辛正郁律师、白中林总编辑分别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商务印书馆为《法理》杂志第5卷第1辑揭幕。

  第三单元是主题发言,由辛正郁律师主持。舒国滢教授以“法学方法论的发展前景”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指出,当下中国法学正处在发展方向抉择的“窗口期”,法教义学、法学方法论在其中承担的使命便是帮助法学重拾“超然的科学品格”。在舒国滢教授看来,以往对中国法学发展路向的思考并未触及问题的关键,也因此无法对法学知识生产类型的范畴化问题作出有效解答。就此,舒国滢教授认为,只有建构起(狭义)法学学科性质的教义学认知,也即,将作为“法学的研究”(study of law)的法教义学与作为“有关法学的研究”(study about law)的法理学区隔开来,才能真正有所突破。以此为中心,舒国滢教授还谈到了教义学者的知识自觉与知识自信、教义技术的操作化、教义学知识共同体的建构等问题。

  第四单元是“办刊经验交流”,由《法理》杂志学术秘书韩亚峰主持。

  首先,《法理》杂志学术秘书吴国邦从审稿制度、编校体系、电子出版、稿源组构、栏目设置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刊物的基本建设与运行情况。

  随后,王夏昊教授、辛正郁律师、白中林总编辑、朱明哲副教授分别从顶层设计、出版终端、编校统筹的视角作了发言。王夏昊教授指出,规范与否是决定刊物长景的关键因素。《法理》杂志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比较完备,从软件上来看,设置有“三审终审”“交叉双审”等稿件裁决机制;从硬件上来看,配备有知网腾云协同采编系统、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等编辑工具,这些都是《法理》杂志走得远、走得高的重要依凭。

  辛正郁律师指出,《法理》杂志的“案评”栏目是天同与法大共建的特色栏目,应当承担起挖掘、培养兼及实务与学术的“未来之星”的重担,更可以将其打造为推动“法教义学”落地的重要阵脚。

  白中林总编辑指出,《法理》杂志始终鼓励并将继续坚持译介西方学界的重要理论关怀与重大学术关切,通过“主题研讨”“论文”等栏目的各自着力,将己身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翻译法学”品牌。

  朱明哲副教授结合其主编第4卷的经验,指明了《法理》杂志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两点细节问题。一方面,刊载的在读研究生所著论文大都缺乏清晰主线,所使用的支撑材料无法得到有效率的整合;另一方面,所载译文的语种相对单一,以英语、德语为主,法语次之,而缺少对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重要法域学术动态的关注。

  第五单元是“发展思路展望”,由李红勃教授主持,梁迎修教授、杨贝副教授、汪雄博士、李赛珍同学分别就刊物的未来规划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梁迎修教授以“《法理》杂志如何因应现行学术评价体制”为中心,就刊物的建设方向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吸引学术新秀;第二,开发域外资源;第三,接引实务探讨;第四,把握学术热点;第五,革新评价标准。

  杨贝副教授认为,《法理》杂志应当在克服法学知识的“纸片化”与“无趣化”上下工夫。她指出,编辑部应当以“广收、慎用、勤教、严绳”为标准,实现由纯粹理论平台向“律师写作孵化器”的转型;更应当在充分开掘域外作者资源、论著资源的基础上,将己身打造成为国内学界了解国外学界动态的工具和“窗口”。

  汪雄博士从中国律学发展的角度回应了舒国滢教授在主题发言环节提出的问题,认为中国传统律学虽然没有发展出德国形态的教义学体系,但也有其独到之处。他以此观照《法理》杂志的发展,认为《法理》杂志既要挖掘西学的富矿,更要秉承历史的厚重,这样才能凸显具有“中国特色”的刊物品质。

  李赛珍同学就《法理》杂志对年轻学人和“翻译法学”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并针对她所承担的《法律科学的五种模式》一文的翻译工作,谈了难处、得失与感悟。

  会议第六单元由王夏昊教授进行总结和展望。王夏昊教授指出,《法理》新刊的顺利出版、日常机制的顺畅运行均离不开天同律师事务所和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感谢天同律师事务所提供优雅的环境作发布、研讨之用。王夏昊教授表示,期待法大、天同、商务基于《法理》杂志的合作友谊存续长久,同时预祝《法理》杂志第5卷第2辑能够在不久的将来顺利付梓!


相关标签: 杂志

阅读过本文的朋友还对下面文章感兴趣

总能传媒,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手“直邀"最快捷

西安总能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18-2030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飞天路588号北航科技园

ICP备案号:陕ICP备19001954号-1